据参考消息网报道,英媒称,夏天的热浪让中国苦苦挣扎的啤酒品牌多少松了一口气,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局面是不可持续的。随着人们口味的变化,啤酒行业正处于结构性变化之中。
据英国《金融时报》网站10月15日文章,《金融时报投资参考》对城市消费者的最新调查显示,过去在这个异乎寻常炎热的夏天中,价格低廉、酒精度数不高的啤酒表现抢眼。
报道称,连续的创纪录高温天气对国内四大啤酒品牌雪花、青岛、燕京和珠江来说大为有利,它们今年的销售都出现了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增长。
报道表示,2017年前8个月,啤酒产量同比增加0.7%。今年有望成为自2013年以来首次产量增加的年份。
报道称,在《金融时报投资参考》调查的啤酒消费者中,85.4%的人说他们定期购买国内品牌的啤酒,这与2016年第二季度进行上一次调查时相比提高了2.7个百分点。同期,自称饮用外国品牌啤酒的人群下降了4.1个百分点。
然而报道认为,这与天气有关。消费调查的细节凸显了目前文化品位上的一种变化,而且随着消费试图向高端市场转移,国内啤酒品牌的领导者将继续承压。
报道表示,随着中国城市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加强,再加上打击腐败和酒驾的行动,中国年轻人正比他们的上一代减少了啤酒消费量。
报道发现,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啤酒消费都在下降,英媒调查发现18-35岁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说他们不喝啤酒,而与《金融时报投资参考》2015年进行的调查相比,35岁以上人群中定期购买啤酒的人也出现了零增长。
同时,24岁以下人群说,他们每月喝啤酒的次数仅为5.4次,而35岁以上人群为每月8.3次。
这些年龄更大的群体对国内品牌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:购买国内品牌啤酒的人增加了4.8个百分点,而购买外国品牌啤酒的人与去年第二季度相比则下降了9.3个百分点。
但报道认为,中国啤酒行业将不会回到2013年时的鼎盛时期。因为这不再是一个大批量交易的行业,有机增长将仅仅来自生产可以卖出更高价格的更好的产品。
报道称,在2015年的调查中,42%的啤酒消费者表示,他们购买一瓶啤酒的价格不到6元人民币,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25.7%。而会购买14元以上的啤酒的消费人数从8.9%增加到了17.3%。这一趋势并非集中在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或者有钱人身上,而是出现在各个人口结构中。在经常饮用啤酒的人中,自称喝更贵的外国啤酒的占比达44.1%。
来源:参考消息网
网站也是有底线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