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葡萄与葡萄酒博士,有人称他是“葡萄酒黄埔军校”的校长,正是他当年放弃国外企业开出的高薪毅然选择回国,才有了亚洲唯一葡萄酒学院在西北的拔地而起。
如今的他桃李满天下,国内一线葡萄酒品牌的生产企业里,只要是“搞技术”的,几乎都当过他的学生。
他是梁平人李华,现在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终身名誉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李华的办公室在葡萄酒学院的二楼,跟学院的老师们和技术人员隔三差五开“碰头会”都是在这里进行。“今年我给四个班的新生上课,问了一下,他们都还没有进过葡萄园,既然是葡萄酒专业的,进了葡萄园,才能够使他们多理解,多一些感性认识。”李华毫不客气地在会议上指出了老师们的工作问题,他一直嫌慢。
李华今年66岁,看上去他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,固有的学者思维使得他思路清晰、观点明确。
在办公室墙壁上的显眼位置,挂着一张李华与原国家领导人握手的照片。
李华至今都能回忆起当时的场面,“1995年的7月初,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,会见了我们‘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成长之路报告团’全体成员,然后跟我们单独每一个都照了相。”
李华几乎烟不离手,烟灭了一根又点一根,这都是当年在法国留学时养成的习惯。
李华出生在梁平农村。1982年,他考上了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”的前身——西北农林学院“园艺系”一位教授的出国研究生。从此便远渡重洋,赴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葡萄酒学院留学。
李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语言不通,苦读便成了他唯一的选择。课余他不是在法国同学中连说带比划地“强迫”训练听、说能力,就是闷头猛抄同学笔记,然后认真“消化”并整理出摘要;凡是导师指定的参考书,他一本不落地从图书馆抱回宿舍一句一句地啃,再用法文整理出心得和摘要。
李华经常熬到深夜,第二天又早早起床,喝两口咖啡后,夹着笔记本奔向教室。抽烟的习惯,就是在那时养成的。
仅仅只用了一年时间,李华用这种“笨鸟”的方式不仅攻下了语言关,还硬是一口气啃完了13门课程。到期末,3次笔试、3次口试外加硕士论文答辩,得了全优!
对这个“中国式的刻苦”加“中国式的聪明”等于全优的李华,3个洋教师无不瞠目结舌。他在法国,用三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五年的学业,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葡萄与葡萄酒博士学位。
毕业时,李华原本可以在世界知名的酒庄拿着高薪,过着“金领”一般的生活。
李华却选择了回国,“一方面是我们想发展中国的葡萄酒产业,第二个原因是中国最适合种葡萄的地方,就在西北。”
从1986年开始到1990年,李华发起并参与到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,从事相关教学、科研、产业开发研究与技术推广,并首先在教学、科研、生产方面,改变中国传统的葡萄酒生产工艺,改变中国葡萄酒的生产标准。
在李华教授的推动下,1994年,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葡萄酒国家标准。这个标准基本上与国际标准接轨。就在这一年,李华教授联合全国13家葡萄酒企业,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基础上,创办了亚洲唯一的葡萄酒学院。
“我们下一步的目标,就是使中国由葡萄酒的大国,变成世界葡萄酒强国。”李华一直在努力,也在不断地挑战。
网站也是有底线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