酱酒白酒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

酒时代网|2016-05-27 13:28:00

    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,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,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。部署2016年的重点任务,“三去一降一补”: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,斩钉截铁处置“僵尸企业”,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;推出了“五大政策支柱”:宏观政策要稳、产业政策要准、改革政策要实、微观政策要活、社会政策要托底,从顶层设计树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标杆。



  首先,从供给侧来看,酱香白酒产业符合国家深化经济改革的政策要求,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要素:

  产能过剩,供过于求。2012年,遵义市发改委编制立项的白酒基建项目46个,其中白酒基酒生产项目35个,涉及投资金额279亿元,新增白酒产能21万千升,加上2012年前已形成的白酒产能,超过30万千升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,2015年,中国白酒实际消费量维持在700万千升左右,按酱香白酒占全国白酒消费市3%的比例测算,酱香白酒生产能力控制在21万千升比较合理,才是符合市场的需求量,由此推断出过剩10万千升产能。党的“十八大”后,政策调整迫使高端白酒下沉,又进一步挤占了中低端白酒的市场,加剧了酱香白酒行业的产能过剩。

  小企业停产倒闭风行。2011年,酱香白酒的高潮期,赤水河两岸酒厂林立,从事白酒生产、销售的企业有1760家,伴随行业的持续下行,资金链断裂,据仁怀白酒协会资料显示,到2015年底,坚持生产的白酒企业只有300余家,逾七成的白酒企业已停产,或处于倒闭边缘。

  规模化企业挣扎前行。在遵义拥有生产许可证、销售许可证等证件的规范化企业336家,仁怀的有313家,其中规模化以上的企业98家。因为销售艰难,基酒价格低,资金回笼慢,企业融资难,在仁怀的313家规范化白酒生产企业中,已有20%的酒企不再烤酒。还在生产的企业中,大幅减产已是生产经营的常态。

  低端同质化酒品泛滥,名优白酒精品稀缺。在酱香白酒2000多件白酒商标中,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,只有贵州茅台集团的“茅台”一件,“十星企业”大都是区域性市场产品,走向全国市场还有距离,众多的以“茅台镇”、“酱香核心产区”为背景的杂牌酒在全国消费者中则更是鲜有人知。

  第二、从需求侧结构来看,对酱香型白酒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,现有供给侧结构无法匹配需求侧的变化。

  2012年底以来,“八项规定”和“军队限酒”相继强势施行,高端酱香型白酒两个非常重要的通路市场已关闭,经营发展思路转型,消费者市场转变已是必然选择,放下“高大上”,投放更多惠民生,接地气的优质白酒产品是“十三五”贵州酱香白酒行业顺应市场变化的首选。

  白酒作为中国人情感交流的载体固然不会改变,但是,不拼酒,少喝酒,喝好酒,是曾经燥热的白酒回归理性后,白酒消费者的重要选项。

  网民规模数量的急剧聚合,互联网+与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,智能终端颠覆人们的生活,白酒营销形态注定要发生深刻的变化,由过去整车卖酒,过渡到整箱销售,最后到论瓶出售,消费者的要求是足不出户就能品味酱香河谷高品位的佳酿,电商卖酒将成为酱香快消品的主流渠道。

  “三期叠加”虽可寒、不信东风唤不回。2012年后,中国白酒行业一路下行,走向了行业深度调整期、消费市场重构期、过剩产能消化期的市场寒冬,“三期叠加”,寒潮阵阵,冰封了中国白酒行业,酱香白酒产业也不例外。根据酱香白酒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情况判断,问题的表象似乎出现在市场需求低迷上,而其病根子实际在供给侧,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,新供给的能力不足,不能对应需求的变化。面对症结,唯有借来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,方能融化白酒市场“三期叠加”的坚冰。

    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,剥离制约酱香白酒转型发展的桎梏因素,打造酱香白酒品牌竞争新优势,是今后一段时间酱酒企业的工作重点。

  第一、抓住改革主线,做好白酒经济摸底,搞好白酒生产调查,消化过剩产能,促使供需趋于平衡。处置“僵尸企业”,从数量上来讲,酱香白酒业“僵尸企业”不少,关掉一批没有产出效益,低质低效的小酒企,特别是破坏赤水河生态环境,影响地方经济绿色发展的白酒企业坚决取缔。

  遴选潜力企业,扶持一批。结合贵州省2016年旅发大会在茅台古镇召开,赤水河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的有利时机,在众多酒企中,遴选一批文化底蕴厚重,经济效益良好,成长预期优良的潜力企业,引导扶持,转型发展集酱香酒文化体验、绿色赤水河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酒庄。

  培植规模企业,重组一批。酱香白酒,普遍存在土地资源、生态环境、技术人才、金融资本利用效率低,同质恶性竞争、低质无效产出,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差。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政策档,整合规模化企业,重组优质资产,引入战略资本,导入先进管理机制,培植和打造第二个“百亿级”酱香酒集团,减少同质恶性竞争,降低无序无效循环,全面提升地方社会经济效益。

  第二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契机,大力推动酱香白酒标准化,提升白酒品质,减轻白酒企业税负,降低运营成本,优化电商物流渠道、丰富酒文化内涵,理顺价格体系、补足创新短板,夯实核心竞争力。

  强力推进标准化建设,大力提升标准化水平。积极推行“酱香白酒标准化+”战略,让“酱香白酒标准化+”战略在酱香白酒产业的各个产业链条上落地开花,保证酱香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,让品饮酱香的味蕾有更多的获得感。

  发力质量建设,夯实核心竞争力。坚守传统操作流程,注重工艺创新研发,贮足陈酿,不卖新酒,速度服从质量、产量服从质量、规模服从质量、效益服从质量、发展服从质量,视质量为酱香白酒的生命线,时刻牢记质量永远是“勾兑”消费者心灵的第一部华章。

  聚焦减负降本去杠杆、致力补足酱香白酒短板。税收减负上,5月1日营改增全面施行,对接国家税改释放的改革红利,响应行业协会向国务院提出的取消白酒从量消费税(0.50元/500ml)的申请,取掉针对白酒行业的限制性政策,用足西部大开发的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,把小型白酒企业25%的所得税率调减到10%开征。降成本上,取消针对白酒企业的行政费用摊派,简化交易手续,降低白酒企业的审批费用,缩短审批时限,提高审批效率。去杠杆上,发展直接融资,降低融资费用,减小债务风险,不搞盲目的资本扩张。补短板上,设立创新基金,鼓励技术创新,经营创优,同时,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、经营干扰,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利让给企业,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留给市场。

  关注营销体系创新,聚力文化与物流打造。专卖店、代理商为代表的分销体系在互联网+与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的过程,比重会越来越小,份量会越来越轻。丰富酱酒文化内涵,做强电商云端,聚集大数据分析,聚力物流打造,打通酱香酒走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,“风来隔壁三家醉,雨过开瓶十里香”的酱香再次在全国飘红的调整转型中,智慧营销必将大放异彩。

  定力蓄势促改革、发力理顺价格。这项改革调整中,最大的难点便是价格问题,因为价格牵涉到各方的利益,牵一发而动全身,涉及诸多藩篱。方向决定长度,角度决定高度,回归价格本身,价格由商品价值、生产成本、品牌效应、市场供求关系等要素组成,而市场的供求关系在价格的形成中占主要因素,政府和企业主体都应回归理性,尊重市场价格规律,不要纠结于价格保卫战,脱离市场需求变化,人为设定价格,违背价值规律的做法不可长取,改善供给,让价格适应市场,释放需求,拉动消费,再塑市场,才是上上策。

  作为地方特色经济的排头兵、领头雁,酱香白酒产业要牢牢把握住国家深化经济改革的战略机遇期,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窗口期,在标准制定,产能控制、质量提升,营销创新、文化塑造,电商打造,价格理顺的供给方面聚集发力,综合施力,改善供给侧结构、提升有效供给能力,释放市场需求,勾绘出酱香白酒行业的一片浩瀚的市场新蓝图,为贵州省率先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奋力担当。

版权与免责声明: 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酒时代网”的所有文章,均为酒时代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文章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文章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酒时代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2.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酒时代网)的文章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 3.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相关文章

网站也是有底线的